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好日子到頭了 中國又一個行業大批量跑路

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街頭巷尾、小區拐角,到處都能看見藥店的招牌,上面掛著醒目的"醫保定點"四個字。三年時間裡全國猛增10萬家藥店,總數一度飆到62萬多家。


那時候開藥店就等於賺錢,誰都想分一杯羹,可現在情況變了,2024年一年就有3.9萬家藥店關門,平均每天倒閉107家。

更誇張的是,有機構預測2025年關店數量可能會達到10萬家,這不是瞎說的,而是擺在眼前的事實。


藥店為什麼突然火了起來

說起藥店的爆發,得從2017年說起,那年醫藥改革之後,患者不用再到醫院藥房排隊買藥了,可以自己拿著處方單去外面藥店買,還能刷醫保卡,這個政策一出,藥店跟雨後春筍似的冒出來。

之前每年新增藥店也就一萬家左右,2017年之後直接飆到每年三萬家,更絕的是,連藥店之間的距離限制都取消了,原本一條街有兩家藥店就夠用了,結果一年內擠進來七八家,競爭激烈得很。

第二次大爆發是在2019年到2022年口罩期間,那時候藥店簡直是在"撿錢",一只口罩能賣到128塊,退燒藥更是炒到上千元,只要有貨就不愁賣,政策還支持藥店擴張。

這種情況下,資本紛紛湧入,各大連鎖品牌瘋狂開店,再加上老年人越來越多,年輕人也開始注重健康,市場需求擺在那兒,很多完全不懂醫藥的投資者也跑來開店,覺得這是"穩賺不賠"的買賣。

數據顯示,2019年全國實體藥店有52.4萬家,到2022年直接漲到62.33萬家,三年新增10萬家,當時誰能想到,這個看起來永遠不會落幕的行業,現在會走到今天這一步。



好日子到頭了


現在的藥店可沒那麼好過了,2024年關停3.9萬家,閉店率達到5.7%,比2023年的3.8%高出不少,光是去年第四季度就關了1.3萬多家,比前三個季度的平均水平都高。

進入2025年第一季度,全國藥店又淨減少3000家左右,排名第一的連鎖藥店國大藥房,兩個月內就注銷了五家公司。

為什麼會這樣?原因其實挺復雜的。


首先是醫保監管收緊了,過去一年裡,國家對騙保的打擊力度明顯加大,藥店成了重點監管對象,有些藥店工作人員裡應外合,用醫保卡刷藥然後轉手賣給回收團伙。

還有的搞"空刷",只刷醫保但不給顧客藥,直接把藥賣給中間商,這種事在甘肅、河北、內蒙古等地尤其多,比例能達到40%。

今年7月,國家醫保局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,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有個社區衛生服務站,專門倒賣醫保藥品。

北京石景山區還抓到一個職業"收藥人",指使老人利用醫保政策在醫院多開藥,然後低價收購再高價賣出去,這個人手裡竟然握著105張醫保卡,涉案金額137萬多元,最後被判了11個月。

上海警方今年年初也破獲一起案件,藥販子組織老人去醫院超量配藥,形成"收卡—購藥—收藥—賣藥"的黑色產業鏈,這些案子被查出來之後,涉事藥店直接被取消醫保定點資格,沒了醫保支付,客源一下子就斷了,只能關門。

山東、福建等多地已經暫停受理新增藥店的醫保定點申請,沒有醫保定點資格的藥店,基本上很難存活下去。

價格戰和線上藥店的沖擊
覺得新聞不錯,請點個贊吧     還沒人說話啊,我想來說幾句
上一頁12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09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.0019 秒